一、骗贷是什么意思,没拿到钱算吗
伪造借款申请,亦称为骗取贷款,乃是一种通过虚假陈述及隐瞒真相等手段得以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违法行为。在此过程中,借款人尽管未能真正得到所申请的贷款,但倘若其确实实施了以编造不实信息、掩盖真实情况等欺诈手法向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的行为,且该行为足以使金融机构产生误解并作出发放贷款的决策,那么便有可能被认定为犯下骗取贷款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骗贷未拿到钱是否构成犯罪
骗贷未拿到钱也可能构成犯罪。若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了骗贷的行为,虽未实际取得贷款,但已对金融管理秩序造成侵害,仍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的未遂。根据法律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所以,即使未拿到钱,骗贷行为仍可能触犯法律,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三、骗贷行为认定标准,未拿钱算骗贷吗
骗贷行为认定标准主要看是否有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骗取贷款的故意和行为。即使未实际拿到钱,若有骗取贷款的准备行为或实施了骗取贷款的相关动作,也可能构成骗贷。比如虚构贷款用途、提供虚假资料等行为,即便贷款未下放,仍可能被认定为骗贷。因为骗贷的本质在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诈手段获取贷款资格或贷款资金,其行为本身就具有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性。所以不能仅以是否实际拿到钱来判断是否构成骗贷,而应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表现。
伪造借款申请,即骗取贷款,指通过虚假陈述及隐瞒真相等手段从银行或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即使借款人未真正获得贷款,只要其实施了编造不实信息、掩盖真实情况等欺诈行为,并足以使金融机构误解并发放贷款,即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