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也要教会孩子战胜内心的恐惧、懒惰、欲望等。
孩子为什么总是想玩游戏?
因为孩子的内心总有想通过游戏追寻快乐的欲望,孩子不能够克制这种欲望就会很会沉迷于游戏。
比如当我们要跑步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也会懒惰,所以要我们需要不断练习,战胜内心恐惧、懒惰、欲望,才能够快速的成长。
所以我们要去感受自己内在的感受,面对它,战胜它。
同样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孩子的内心其实也会有这样的一种感受,我们要教孩子怎么去克服。
假如父母连自己内心的恐惧、懒惰、欲望都克服不了,
那怎么要求孩子克服内心的恐惧、懒惰和欲望呢?
5.成长的核心是创造更多的体验。
为什么要体验?
人生中很多的信念,不是靠讲道理形成的,而是靠我们的经验,靠我们的体验形成这样的。
珍惜粮食的信念,怎么才能够拥有?
是曾经饿过肚子的人,他才会有非常强烈的珍惜粮食的信念。
但是孩子没有经历过,所以孩子对粮食不会太珍惜,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也不会太珍惜。
我们每天都喝水,自来水大家珍惜吗?
不太珍惜,很多都很浪费。
假如现我们每一个月停水十五天,请问你对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一定很珍惜。
所以当我们拥有更多体验时,我们才能够拥有更多坚定的信念。
如果孩子没体验过学习的乐趣,他就不会爱上学习。
如果孩子没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他就不会热爱生活。
如果孩子没体验过战胜内心恐惧的成就感,他就不会有自信去战胜恐惧。
所以想把孩子教育好,就要让孩子拥有更强的学习动力,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父母需要给孩子创造更多的体验,当孩子的心中种下很多坚定的信念后,这些信念比只靠口头跟孩子讲道理要有用的多。
当孩子没有亲身的经历,孩子内心就不够强烈。
很多父母总是急着想把自己的人生的经历,人生的感悟教给孩子,但是孩子根本听不进去,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没有经历过跟你一样体验,所以孩子不能够把你的人生信念听进去。
6.优秀是一种习惯 ,不是某次努力的行为。
我们每个父母都想成为一名智慧的父母,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父母,想成为一名有爱的父母,想成为一名感恩的父母,想成为一名正能量的父母,
…………
那么我们需要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只有把这样的一种行为持续下去,养成习惯,父母才能变得优秀。当父母变得优秀后,孩子就会受父母的影响,也会变得更优秀。
7.人生最可怕的不是欺骗别人,而是不断的欺骗自己了。
是真的努力?还是只是假装在努力?是在成长学习改变?还是只是假装在学习成长和学习?
很多父母报了很多课,但是真正把课程完整学完的,很少。
很多人听了很多课,但是真正把方法用在自己身上,去改变自己的又很少。
所以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还是真的在改变,还是真的很努力?
成就高的人往往有一项比能力和认知力更重要的天分,那就是心力强大。
真正驱动一个人前行的往往是心力
认知力决定了一个人能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而心力决定了你能否进入那个世界。
1、何谓心力?
每一次危机,都是一场适者生存的筛选。每一个困难,都是人生走向的分水岭。
为什么遇到困难后有的人自暴自弃、蹉跎度日,而有的人越挫越勇,最终反败为胜?
这个背后,有一个关键能力,就是心力。
2、什么是心力?
心力,是人依据自身的心思和能力、精神与体力、思想和才智,发自内心做好某一件事的精神力量。
心力就是心的力量,精神的能量,意志的力量。
心力不仅包括积极的心态,也包括成熟的心智、健康的身心,它是一切成功的基础。
心力,不是来自于外界的给予,而是来自于内心。
一个人心力由弱变强,也是一个对自我认知加深的过程。
心力是潜隐的,平时看不见,也摸不着,只会通过你面对困难时所做的选择、你处事的方法外显出来。
3、为什么要增强心力?
英国有一项握力心理实验:
其中第一次为清醒状态,第二、三次都是催眠状态,并被告知身体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第一次握力为101磅。第二次被提醒身体虚弱,握力只有20磅。第三次被告知身体很强,握力达到142磅。
第三次测试时,实验对象一直自我暗示“我能行”“我要行”,所以握力远超常人。
这是心力强的表现,从心理学角度,指人有较强的心理坚韧性、内心的支撑感,再难的坎,也有决心迈过。
人之所以能,往往是因为想要能。
当我们相信能创造奇迹时,奇迹很可能会出现。
你想什么、你相信什么,你就有什么样的磁场,吸引着想要的东西。
一个人的行为主要是由信念所支配,信念是否坚定,直接决定行为的结果。
心力强大的人,志向远大,坚韧不拔,愈挫愈勇,永不言败。
人这一生,总是会遇到各种苦难和挫折。
同样的困难,心力弱小的人会视之为“威胁”,而心力强大的人会视之为“挑战”,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直至成功。
心力不仅能帮你走出逆境与苦难,也能帮你承载生命中的顺境与福报。
当一个人要拼命完成一件事,就会有“登顶幸运”的信念。
一个有坚定信念的人,是生活的幸运者,哪怕现状再难,也能找到出路。
4、如何拥有强大的心力?
人生下半场,若身处困境,想要走出来,不妨用以下方法增强自己的心力。
增强目标期望强度。
有这么一则哲理故事:
有位年轻人决定向苏格拉底学习,苏格拉底并未直接回答,而是把他带到河边。
接着自己先跳了下去,年轻人也跟着跳。
苏格拉底把他按进水里,年轻人挣扎几次才挣脱。
游到岸边时,他问为何这样做?
苏格拉底回答:“如果想学习,就要有强烈求知欲望,像你求生那么强烈。”
这是心理学上的“期望强度”,一个人的期望强度越强,他的决心就会越大,反之则越小。
提升自我效能感。
心力不足有一个表现是,遇到麻烦和困难的时候,不相信自己能做到,不相信能克服困难,而是觉得花再多的时间都是浪费。
自我效能感,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做成想做的事情。
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战胜困难。
可以在平时试着去做一些对自己来说有难度,但只要花费时间、通过努力,就能做成的事情。
当你克服重重困难,做成这些事情的时候,就能增加自我效能感。
而如果相信自己能做成想做的事情,就会愿意去尝试更多有挑战的事情,挑战成功后自我效能感也会不断地增加。
保持专注力不断解决问题。
遇到困难时,不妨“向前看”和“向后看”。
什么是“向前看”?要看趋势,看机会,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你要相信,现在短期的调整和低谷,其实是在为未来积蓄力量。
什么是“向后看”?要学会从历史中找答案,你会发现,现在正在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其实在历史中出现过很多次,且终会被克服。
所以,学会保持专注,不断地解决面前的问题。
量化你的目标,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阶段性的小目标。
当达成每一个小目标、取得每一个阶段性的小胜利时,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和热情去迎接下一场胜利,从而形成积极循环。
先易后难,不断解决问题,慢慢地心力也会获得提升。
【温馨提示】志愿无忧为方便各位同学交流备考北京高考各年级群已建好,最新最全北京高考政策、综评强基、志愿填报、艺术体育、军校报考等重要信息。进群方式:
关注志愿无忧公众号
2、发消息“进群”即可轻松入群
↓推荐阅读↓
· 香港大学2024年本科网上申请来啦!
· 这些专业就业满意度高,就业情况好
· 考这个爆火专业,北京5所高校可选
声明:本文由志愿无忧(ID:zy51bzy8)排版编辑,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