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气门间隙可采用逐缸调整法和两次调整法,具体步骤包括拆下气门室盖、找出气缸压缩的上止点、测量气门间隙以及调整气门间隙。发动机工作时,气门及其传动件会因温度升高而膨胀,预留气门间隙能保证气门正常关闭。调整时,先精准操作找到合适位置,再用塞规测量间隙是否符合规定,若不符则通过松开、转动调节螺钉等操作进行调整。
下面为你详细展开这些步骤与方法:
首先是拆下气门室盖。这一步需要拆除阀盖固定螺丝,在拆除过程中要格外小心,因为阀盖垫片很容易损坏,它对于防止机油泄漏起着重要作用。拆除阀盖后,你会看到气门和摇臂轴,此时要用抹布仔细擦拭上面的油,以便后续能更清晰地观察和操作。
接着要找出气缸压缩的上止点。有多种方式来确定这一关键位置。对于小型车辆,旋转曲轴或用手动曲柄撬动飞轮,使第一个气缸位于压缩上止点,从发动机前面看时,曲轴皮带轮的正时坑与正时标记对齐即可;而在大型车辆上,需要关注飞轮壳检查孔,当1 - 6缸的标记线与飞轮壳的正时标记对齐时,就表明第一个气缸处于压缩上止点。要是第一个气缸的气门未完全关闭,那就转动曲轴360度再次确认。另外,还有一种确定每个气缸处于压缩上止点的方法,打开分电器盖,明确各缸高压分支管路位置,转动曲轴,当分配器指向气缸的高压分支管路位置且触点断开瞬间,该气缸就处于压缩冲程上止点。
测量气门间隙也十分重要。气门间隙存在冷车值和热车值的区别,不同车型的气门间隙标准也有所不同,一般进气门间隙在0.2 - 0.25mm之间,排气门间隙一般是0.25mm。我们要选择符合规格的塞规插入气门杆和气门摇臂(或凸轮)之间,然后轻轻拉动塞规,若有轻微阻力,说明间隙正确,同时要用范围极限值来衡量间隙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如果不符合要求,那就表明气门间隙异常,需要进行调整。
最后就是调整气门间隙了。常用的方法是松开气门调节螺钉的固定螺母,插入规定厚度塞规,一只手拉动塞规,另一只手转动调节螺钉,直到塞规受到轻微阻力。正确调整后将塞规插入间隙中心,保持调节螺钉固定,拧紧固定螺母。锁紧后需要重新测量,若间隙改变则需重新调整。还有一种两次调整法,在生产实践中较为常用,即在第1缸压缩终了上止点时,调整所有气门的半数,再摇转曲轴一周,便可调整其余半数气门,两次即可完成所有气门间隙的调整。
逐缸调整法是在某缸活塞处于压缩上止点位置时,对该缸进、排气门间隙进行调整,然后摇转曲轴依次调整其他各缸,这种方法对于磨损严重的发动机检调更为精确,但摇转曲轴次数较多,比较耗时。两次调整法则相对省时省力,不过需要记忆不同车型可调气门顺序。
总之,调整气门间隙需要耐心与细心,严格按照步骤操作,选择合适的调整方法,注意每个细节,这样才能确保气门间隙调整到合适的数值,让发动机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为汽车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 整理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