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无人机“黑飞”或被拘留 明确将违规飞行列为“妨害公共安全行为”,飞手须实名登记

新疆网讯(记者刘青霞)无人机“黑飞”正式入法,明年起最高可处拘留。今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将违规飞行无人机列为“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新规自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公安机关将依法对禁飞区“黑飞”行为进行处罚。提醒广大飞手尽快完成实名登记、熟悉空域管理规定,避免违规受罚。

新规出台填补法律空白

9月15日,市公安局沙依巴克区分局法制大队民警贾云峰介绍:“根据修订后的法律,违规飞行无人机被明确列为‘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并纳入处罚范围。”这一规定填补了长期以来对无人机“黑飞”行为缺乏明确处罚依据的法律空白,为公安机关执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在新规出台前,对于无人机“黑飞”行为,执法部门往往面临尴尬境地。例如,此前在某城市机场附近,曾出现无人机“黑飞”干扰航班起降的事件。由于当时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执法人员只能对违规者进行劝阻和教育,难以实施有效处罚。这也导致部分违规者心存侥幸,继续擅自飞行。

新规实施后,在禁飞区放飞无人机不再仅仅是“违规”,而是可能面临治安处罚甚至刑事追究的违法行为。贾云峰说:“这将显著增强对无人机‘黑飞’行为的法律威慑,有力保障公共安全。”

飞行步骤与空域管理规定

在适飞空域内飞行,无人机所有者需要完成两个基本步骤:实名登记并报送识别信息(微型无人机除外)。

在管制空域内飞行,则需完成六个步骤:实名注册登记并报送识别信息、投保责任保险、取得操控员执照、申请飞行活动、完成起飞确认。

空域管理规定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微型无人机适飞空域为真高50米以下,轻型、小型无人机适飞空域为真高120米以下,在此范围内无需提交飞行活动申请。但在管制空域内飞行,仍需提前一日12时前向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提出飞行活动申请。

实名登记要求早有规定

其实,自2024年1月1日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就已明确规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未经实名登记实施飞行活动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2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此前就有这样一起案例:市民赵先生购买了一架轻型无人机后,未进行实名登记就私自飞行,被公安机关发现后依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进行了处罚。

此次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进一步强化了对无人机“黑飞”行为的管控,无论是从法律层面还是实际操作层面,都将对规范无人机飞行、保障公共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广大无人机使用者应积极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飞行环境。”贾云峰说。

美国亚马逊如何取消订单?美亚取消订单后什么时候退款?,用户自建海淘攻略
中国历史上那些正在消失的古城,揭秘千年古国的神秘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