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兰轩评 兰溪发布
近日,省科学技术厅、省教育厅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浙江省“科技副总”选聘工作的通知》,计划从高校、科研院所选聘一批应用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赴企业兼任“科技副总”,帮助企业针对关键技术问题开展项目凝练、研发攻关。
今年,省本级将选聘“科技副总”200名以上,推动各市、县(市、区)选聘“科技副总”500名以上。目前,选聘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中。
“科技副总”是个什么总?哪些人能当“科技副总”?“科技副总”能带来什么?……
(一)
所谓“科技副总”,是指从高校、科研院所选聘高层次科技人才到企业任总经理、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技术副总、研发副总、技术总监等职务,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更好为企业、产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这种柔性引才机制的创新价值在于,它打破了传统人才流动的壁垒,让科研人员能够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自由流动,实现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在推动企业创新、产业进阶、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其实,“科技副总”这一模式并非新鲜事物。全国已有江苏、云南、山西、湖北等多个省份以不同形式开展了“科技副总”选派工作,成效较为明显。其中,江苏从2013年在全国首创“科技副总”柔性引才机制以来,截至2024年7月1日,已连续选聘十一批、近万名“科技副总”到企业任职。湖北开始向企业选派“科技副总”以来,两年时间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91个。
在浙江,宁波和温州也已进行了探索实践——宁波着眼于先进制造业技术攻坚,重点向高科技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选派“科技副总”,取得了明显成果。比如,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研究所向某磁性材料企业选派“科技副总”后,该企业攻克了稀土永磁体晶界扩散技术,产品性能提升了30%,打破了日本企业对市场的垄断。温州则立足自身民营经济发达但产业层次偏低的现实,将“科技副总”制度与“传统制造业重塑计划”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这些地方通过激活人才要素的流动性,成功撬动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协同演进。
(二)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对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的需求也愈发迫切。在此背景下,开展“科技副总”选聘工作,是高校、企业、城市三方共赢的事。
“科技副总”,与企业协力创新、共同成长。“科技副总”的发光点,是解决企业难以聚焦科技瓶颈、聚集科技资源的问题,从而快速又高效地助力企业创新。企业靠自己的力量往往很难调动高端科技人才资源,“科技副总”在其位、谋其职,深入企业一线全面了解需求,通过“科技朋友圈”和“专家库”寻找对口专家,围绕具体难点和堵点,汇集多方技术力量,解决一些涉及交叉学科的技术问题。
“科技副总”,反哺高校科研和人才培养。“科技副总”在加速企业创新的同时,也反哺着高校院所的科研探索和人才培养。兼任“科技副总”不仅能为企业排忧解难,也让高校教师更深入地了解行业需求,为科研提供持续攻关方向。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热潮涌动的当下,高校年轻教师也希望积极主动融入创新过程,而不是闭门造车做研究。他们希望面向市场、面向国家需求,开展有实用价值的科研,协助企业推出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
“科技副总”,推动校地合作向更深层次拓展。经过不断探索实践,“科技副总”的功能不断延展、强化,赋予产学研合作更深的内涵。“科技副总”扎根地方,将校企合作向校地合作拓展。比如,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闫国栋,曾是常熟市古里镇的科技副镇长,任期满后与当地“再续前缘”,于2023年兼任常熟一家企业的“科技副总”。几年间,他链接起常熟与南京工程学院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当地则成立了南京工程学院的技术转移中心,点面结合导入创新资源,共同探索建立“政府—高校院所—企业”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
(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怎样把人才聚到科技创新主战场和产业创新最前线,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是选聘“科技副总”的逻辑起点。
此前,兰溪开展的“博士服务团”实践,为产业发展注入了科技动力。兰溪组建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为基础,高校、科研院所、增值服务平台等多元主体参与的“1+3+N”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推动“博士服务团”入企献智,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像在纺织产业领域,“博士服务团”带来的新型纺织技术和工艺,帮助纺织企业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然而,“博士服务团”在服务深度和持续性上仍有所不足,而“科技副总”能让科研人员更深入地参与企业发展。同时,“科技副总”在权责划分和资源整合上更加明确高效,能更好地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兰溪可以借鉴“科技副总”这一模式,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模式,构建具有兰溪特色的柔性引才生态,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在笔者看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化发展的背景下,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目标要求下,让科技人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已成为一种趋势。为有迫切需求的企业选派“科技副总”,不失为一剂良方。
当然,要把好事办好,关键是人才选聘要精准,做到专业对口、人岗相适。相关部门要把企业的技术需求与科研人才的个人意愿、研究方向结合起来,选派真正合适的人才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到位后,企业要尽力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和科研条件,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潜心研究。另外,也要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模式,助推产学研有机融合,激发更多创新活力。
期待“科技副总”发挥自身所长,为企业创新把脉,为成果转化助力,为地方发展赋能,实现企业增效、人才有为、地方发展多赢。
原标题:《三江口丨“科技副总”是个什么“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