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视网膜分辨率”这个术语是由苹果公司推广的,指的是像素密度达到肉眼无法分辨单个像素的程度。这并非一个固定的分辨率值,而是取决于设备的屏幕尺寸和观看距离。 一般来说,像素密度达到或超过 300 PPI(每英寸像素数) 就被认为是“视网膜级别”的。
前端开发中的应用: 在前端开发中,处理视网膜屏幕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使用高分辨率图片: 为了在视网膜屏幕上显示清晰的图像,需要提供高分辨率的图片资源。常用的方法包括:
使用两倍大小的图片,并通过 CSS 将其缩小显示。例如,对于一个 100px * 100px 的图片,提供一个 200px * 200px 的版本,然后使用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来显示。
使用 srcset 属性,让浏览器根据设备的像素密度选择合适的图片版本。
使用 SVG 矢量图形,可以无损缩放,适应不同分辨率的屏幕。
使用媒体查询: 可以使用媒体查询 @media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 2), (min-resolution: 192dpi) 来针对高分辨率屏幕应用特定的样式。
JavaScript 中的 devicePixelRatio: JavaScript 中的 window.devicePixelRatio 属性可以获取设备的像素密度,从而在代码中动态调整元素的大小和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