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白露

“鸿雁来,玄鸟归。”候鸟对气候最为敏感,白露之后,他们开始集体迁徙。民谚有云:“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因此,像大雁这样的候鸟被视为“秋来了”的象征。

白露三候为:一候鸿雁来。鸿为大,雁为小,两种鸟二月北飞,八月南飞。民谚有云:“白露秋风夜,雁南飞一行。”

二候玄鸟归。玄鸟即燕子,白露时节开始集体朝南迁徙,寻找过冬的乐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玄鸟解见春分,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三候群鸟养羞。“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因此温度下降也逐渐加速,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的说法。

虽然天气逐渐转凉,但白天阳光尚热,温度可达三十几度。不过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夜晚之后温度可下降到二十几度,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密密麻麻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茎叶或花瓣上,当早晨的阳光照射其上时,显得晶莹洁白,因而得“白露”美名。从白露开始,各地陆续开始奏响“秋的乐章”,全国各地昼夜温差可达8℃至16℃,所以白露是一年中温差较大的节气。

白露节气,东北地区开始收获谷子、高粱和大豆,同时抢种小麦;华北地区开始进行秋收,及早做好播种小麦的准备工作;西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西南地区抓紧时间收割水稻和谷子,对玉米、甘薯等需加强田间管理,促使其早熟,避免低温霜冻造成危害;华中地区不仅要抓紧时间收割水稻、收获夏玉米、采摘棉花,也要抓紧时间平整土地,为播种小麦做好准备。

白露节气后,冷空气日趋活跃,常出现低温天气,影响晚稻抽穗扬花,也影响中稻的收割和翻晒。白露期间,黄淮、江淮、华南等地要抓住气温较高时机浅水勤灌。特别是华南地区,日照较处暑骤减,且降水具有强度小、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需要注意防治秋雨造成的稻瘟病、菌核病等病害。同时,华南地区东部还要趁着降水抓紧蓄水,不要错过继小满、夏至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

收清露,就是收集露水,是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的习俗,《本草纲目》中记载,“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又言“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

饮白露茶,民间有“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干涩味苦,轻呷一口,唇齿之间满是甘甜醇香。

秋社一般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举行,也就是大约在立秋后四十余日,一般在白露、秋分前后,是一种欢庆丰收、祭祀神灵的喜庆活动。宋时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不见》云:“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东京梦华录·立秋》也有所记载:“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贵戚。”

白露

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熊是什么颜色的(揭秘熊的颜色:究竟是黑色棕色还是白色?)
如何判断手机是否为合约机:购买途径、手机信息及询问客服全解析